关于我们
聚焦领域
数字文化和旅游实验室
研究成果
研究动态
合作交流
English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王兴斌教授荣获2019年度中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行业突出贡献奖
来源: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 日期:2020-04-24 浏览次数: 字号:[ ]

 他曾是一名师者,后成为一名学者。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因参加森林旅游的考察与研究,又变身为“旅游+森林”的双重研究者,199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为了我国的旅游事业,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如今年近八旬,依然从事旅游研究与咨询工作,对森林旅游情致满怀。


  2019年8月,王兴斌荣获2019年度中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行业突出贡献奖。这一荣誉对他来说,可谓实至名归。

  在从事旅游研究工作的近30年间,他走遍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编制过几十个省、市、县的旅游发展规划,写有《旅游产业规划指南》《中国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旅游忧思录》等专著,是国内旅游行业的资深专家。

  多年来,王兴斌还参与了一些旅游规划和咨询的国际活动。如1995年参加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生态旅游专家共同编制了《西藏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2003年参与德国欧洲旅游研究所编制的《厦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年与西班牙专家联合编制《三亚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2006年参加世界银行集团下属国际金融公司(IFC)中国项目开发公司组织的《四川入境旅游咨询研究》,2009年担任法国国家旅游局开发署援华项目《安徽歙县中法合作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中方专家等,曾担任过国际性刊物Pacific Tourism Review(《太平洋旅游评论》)的中国编委。

  如今,尽管已经退休19年,但他仍作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的特聘教授、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发展网专家委员会旅游经济专业委员会顾问和特约专家,继续发挥着余热,在自己心爱的旅游研究岗位上从事着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为多种报纸杂志撰写稿件。

  从事旅游研究工作这么多年来,他最大的感触就是旅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国民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业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对外民间交往的一部分。


王兴斌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从师者到学者再到双重研究者的转变

  1964年9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兴斌被分配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当了一名教师。执教期间,王兴斌先后担任过政治理论课教员、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和主任。1990年调入二外旅游科学研究所任所长。199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世纪90年代,受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办公室之邀开始参加森林旅游的考察与研究。1997年担任首届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后,从森林旅游规划、开发、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参与林业旅游的调研、咨询和讲课,至今还担任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顾问。

  对于自己从师者到学者再到“旅游+森林”双重研究者的转变,王兴斌表示:“当年,作为国家旅游局所属的二外旅游研究所所长,我是以学者的身份参加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的活动,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成为‘旅游+森林’的双重研究者。一方面我以旅游研究者的眼光观察森林旅游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思考如何把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方针、政策与森林旅游的实际相结合;同时我也思考如何在森林旅游中既体现大众旅游的共性,又突出生态旅游的特点,把旅游中保护的生态性与康体的休闲性相结合,实现森林旅游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互补与统一。这也是我在森林旅游研究中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一个旅游与森林的爱好者、研究者与咨询者的磨合过程。”


2016年12月,王兴斌(左)参加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森林浴旅游会



绿色理念应贯穿森林旅游发展方方面面

  森林旅游发展有创造就业机会、创收外汇、促进不同文化交流、改变经济结构等积极作用,也会造成因游人过分拥挤而干扰环境,影响旅游质量,改变动物行为,以及因过分开发,过多人造建筑,造成不协调的城市化风貌等消极影响。

  如何发挥森林旅游的积极作用,减少因开展旅游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王兴斌表示,森林旅游的开发和经营要力争做到“游客满意最大化、消极影响最小化”。

  在他看来,森林旅游的本质是绿色体验、绿色享受、绿色教育。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向游客提供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绿色环境、绿色经历、绿色享受。这种体验、感受要贯穿于旅游前的向往,到森林公园去的车上、路上,观光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各个环节,直到回到家中还能回味无穷。“为了达到这种境界、这种感受,必须把绿色理念贯穿到森林旅游开发,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旅游产品、经营、促销、消费、宣传、管理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森林生态旅游服务链和产业链。”王兴斌说。

王兴斌撰写的《旅坛忧思录》一书



森林公园是国家公园保护体制基础性环节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

  “这一决定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公园已进入国策之列。”王兴斌首先亮明了自己的观点,随后又进一步阐述,这其中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国家”,应具有国家级的价值、全国性的意义;二是“主体”,是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三是“公园”,应面向公众、具有社会公益使命;四是“体制”,应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制度”,形成完整的“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的“保护制度”。

  王兴斌告诉记者,在国家公园保护体制中,森林公园是基础性环节,这也对森林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森林公园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性载体,是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部分。“森林公园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当地政府、经营企业、社区居民和外来游客四方面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处理好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政府管理权、企业经营权、居民参与权和国民游憩权的关系,将是今后森林公园建设的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家森林公园体系,既为全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展全民森林休闲旅游提供了广阔领域。目前,全国有897家国家级森林公园、1500多家省级森林公园。2018年,全国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13044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22%;森林旅游与休闲旅游共接待游客36.6亿人次,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6亿人次,约占全国游客总人数的1/4。“可以说,近40年来,森林公园的建设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如何为民众休闲生活服务创造了丰富的经验。”王兴斌如是说。


王兴斌到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考察



事业公益性与产业商业性是未来森林旅游发力点

  随着森林公园的规模化发展,当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王兴斌认为,今后森林公园可以积极探索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路子,实行“一园两制”,林场属事业单位,森林公园中的休闲旅游业务可实行企业化管理。推进国有林资源有偿使用,拓展集体林经营权权能,鼓励各种经济实体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或特许经营等形式,参与森林公园内景区景点、旅游项目、服务接待、道路等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同时,森林公园发展的基础是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关键是客源市场开拓。因此,森林公园不能等客上门,而要积极探索扩大宣传推广、加强市场营销。森林公园的管理机构中,还要有专门负责市场开发的机构或专人,负责调查市场、研究游客,与旅游部门合作,制订和执行市场开发计划,把森林旅游的市场开发融入当地的旅游营销中去,开展宣传公关活动。

  森林旅游产业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王兴斌认为,首先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事业与休闲旅游产业双重属性的关系,创新休闲林业的体制机制,既要用公益性理念指导森林休闲旅游的经营管理,不偏离以保护和公益为主导的方向,也要用商业经营去补贴和增加公共服务经费,找到林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多数情况下,森林管理机构可以把部分休闲旅游服务项目的经营权租让给个人、公司或社团,比如提供骑马、游船、漂流或其他服务,经营住宿营地、餐厅、纪念品、书店,提供导游服务以及其他休闲旅游的商品和服务。通过出让部分休闲旅游项目经营权,让当地居民从中获益,并成为自然环境的保护者。同时,着力提升森林休闲质量与效益,大力倡导省、市、县、街区、乡镇因地制宜开辟更多特色各异的中小型森林休闲绿地(如郊野公园),满足各地民众就近回归自然、绿色休闲的常态需求。届时,林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管理权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掌控,经营权依法委托企业运行,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环保部门、森林旅游协会、社会公众和媒体机构共同进行环境资源监护。未来,森林休闲旅游要在事业公益性与产业商业性两方面同时发力、取得突破,创立中国特色与地方特点相结合的森林休闲旅游体制机制,使森林休闲旅游充满活力、持续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部门协调、促进产业联动,推动森林休闲旅游顺畅发展。林草部门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广泛合作,形成推动森林休闲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开展森林休闲旅游服务业管理社会化的试点,健全包括各类自然旅游、绿色休闲旅游业的统计体系等。根据有关院校的教育科研特长,建立一批森林休闲旅游科研基地,委托相关研究课题。林业院校要办好森林休闲专业,开展林业院(系)与旅游院(系)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林业院(系)与旅游院(系)联合办学交流合作,培养既懂“林”又懂“旅”的经营管理、研究咨询人才。


新闻动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