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智库成果
学习强国
邹统钎等:中国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比较及其启示
日期:2024-03-22 浏览次数: 字号:[ ]

国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性重大工程。同时,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也是中国保护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效机制和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的伟大实践。但当前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却面临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完整、保护与发展冲突等问题,研究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在管理体制和利用机制探索过程中存在相似的问题和可供相互借鉴的经验,可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做出新贡献,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基于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邹统钎教授团队在《自然资源学报》2023年第9期发表了《中国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比较及其启示》一文。该文采用文献分析与系统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背景与发展历程。从管理体制方面对两者的管理模式、法律法规、资金机制和区域协调机制进行比较分析,从可持续利用角度总结两者在保护原则、功能分区与利用机制的差异。最后,基于当前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以国家文化公园为引领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坚持整体性保护与相容性利用的发展原则,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方案。

此外,该文对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未来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以国家文化公园为主体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重构国家文化遗产管理体系提供契机,参照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中国现有的世界遗产地、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单位、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文化遗产进行梳理。探索以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为基础、以国家文化公园为统领、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补充的文化遗产保护地体系。最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与以国家文化公园为引领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2)推动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设立统一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提供有益借鉴。根据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原则,国家文物局宜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司整合,组建国家文化遗产局,加挂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局牌子,有效实现国家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其次,在面临钱权改革难点时,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应厘清各级政府间的权责关系,提高中央与地方建设积极性,敦促上位法出台落实财权与事权。同时,完善投融资机制和公益组织捐献机制丰富资金来源。最后,国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分别出台以生态资产与生态服务价值为核心的和以文化资产与文化传播价值为核心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将更多利于协同推进绿色发展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对象纳入建设范围。

(3)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需以整体性保护和相容性利用为指导。国家公园的建立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因此应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规划和干预,让自然保持自然,从生态特征、生态系统与自组织能力等角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网络,确保生物物种完整性、物种所处栖息环境完整性、栖息过程完整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需注重功能价值完整性、视觉景观完整性、组织结构完整性与精神意义完整性,采用基于文化的保护方案,依据当地的、内部的、历史的经验保护和利用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简介:

邹统钎

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校长助理,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文化遗产与旅游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与旅游规划、遗产旅游、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等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几十余部。

韩 全

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营销研究。发表期刊论文7篇,报刊文章5篇,参与编写或修订专著7部

常东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遗产旅游、旅游管理与旅游规划等研究。

  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智库成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